mg游戏_mg游戏官网¥【电子平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保险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作为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保险资产管理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定力、铆足干劲,发挥优势,促进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着力以行业发展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一、保险资产管理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蹄疾步稳:市场主体稳步扩容,经营模式差异化初现

2003年,中国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专业化改革进程的开启。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核心管理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保险资管公司队伍也在持续扩容。特别是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资管的获批开业,充分印证了我国金融业持续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截至目前,全行业共设立3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1家香港子公司、16家保险私募股权管理公司,还有180余家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行业投资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建立了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资产管理体制,形成了委托投资和自主投资、业内受托和业外受托、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保险资金管理和其他资金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水平。

当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来源、投资策略、业务模式、专业特长等业务节点上的布局已呈现差异化分层,大体分为三类经营模式:第一类公司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金,业务模式及投资理念坚守传统,以负债驱动资产配置为主;第二类公司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综合投资能力正在接近或已达到充分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的标准;第三类公司处于起步阶段,正按照市场化理念和模式塑造提升。

(二)砥砺深耕:业务体系日臻完善,第三方业务持续发力

近年来,随着监管框架的基本确立和健全,综合型资产管理服务体系持续搭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升级提速,形成了涵盖投资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同业、财富管理、信用评级等在内的主要业务板块。投资管理方面,保险资管机构的债券投资能力已获得市场充分认可,在股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投行业务方面,通过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为企业融资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金融同业方面,随着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发展,该板块或将成为保险资管行业下一轮竞争的重要战场;财富管理方面,保险资管公司依托专项或定制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信用评级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先进模型和优质团队,形成了债权投资市场上内部信用评级的专业优势,有效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

同时,为寻求市场化发展的新增长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积极拓展第三方业务,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稳健投资能力已获得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市场资金认可。从市场规模看,截至2022年末,3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20.15万亿元,占比82.24%;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其他长期资金3.98万亿元,占比16.23%。2020年至2022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合计规模增长2.18万亿元,其中银行资金占比过半。

(三)练己修身:人才建设持续优化,能力建设全面推进

保险资产管理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保险主业稳健发展的核心力量,二十年来培育了以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专业投资子公司及投资平台为辅助的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投资门类齐全、管理平台多元、配置领域广泛、专业团队精良的行业优势,以及债权类、股权类、组合类、基金类、资产证券化等全谱系产品优势,在多资产、跨品种的大类资产配置及包括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另类投资等在内的专业化投资方面业绩稳定,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监管政策对保险机构投资能力要求的不断细化,紧扣委托人与受托人的职能和定位,凸显了能力建设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形成新的能力建设格局。从投资能力看,保险资产管理业已形成涵盖信用风险、股票投资、衍生品运用、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股权投资计划产品等在内的五大类6项投资管理能力,其中超九成公司持有3项以上能力,超两成公司持有全部6项能力。从人才队伍看,截至2022年末,33家保险资产管理业公司共有专业人才6600余人,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近37亿元,初步形成前台主攻投资研究、产品创设发行,中台严守风控、合规、信评,后台负责运营保障的综合管理格局。

(四)守正出新:业务创新提质增速,产品驱动量质齐升

在长期投资实践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不断丰富保险资管产品的层次和内涵,持续创新债权类、股权类、组合类、资产证券化类和基金类的系列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体系,对满足保险资金负债端收益、风险、久期、流动性等多元需求,解决资产负债匹配、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问题,发挥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在投资方式上,既包括公开市场股债基和债权、股权、私募基金等传统投资,也包括股债结合、夹层投资、资产证券化、母基金等创新投资。在投资方向上,重点涵盖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环保、医疗健康等重大工程,并逐渐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延伸。

随着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形势下保险资管公司发展市场化业务、加快市场化转型的步伐是大势所趋。“产品化”作为市场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着力点,在保险资管行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五年来,保险资管行业发展迅速,产品化程度不断提升。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管产品存续规模6.4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27%,且规模和收入近五年来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服务保险主业、稳定和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同时,更为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一项有效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固本强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内控管理见实见效

当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在多年改革发展实践中,已建立起集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于一体的资产管理体制和较为完备的制度规则体系,确立了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三方协作制衡的投资管理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顶层设计方面,随着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和三项配套细则成熟落地、《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颁布施行、《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修订发布,保险资管监管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搭建完成。近年来,在拓宽保险资金股票投资范围、规范交易行为、丰富投资方式、优化权益资产监管、改革产品发行机制等政策制度的护航下,行业市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和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三大重点任务之一。伴随资管新规和保险资管产品“1+3”规则落地,保险资管产品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落地出台及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保险资管公司切实压实主体责任,将常态化的强内控、促合规与阶段性的补短板、除顽疾相结合,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公司治理,健全各类风险监测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能力。总体来看,全行业增量风险实现了相对有效的管控,存量风险得到稳妥处置,合规文化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促进保险资金在保障金融市场稳健发展过程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六)踵事增华:多元配置优势明显,国际化资产配置见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当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形成传统投资与另类投资、私募投资与公募投资、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一级市场投资与二级市场投资相结合的分散化、多元化资产配置格局。从投资收益看,过去十年,保险资金年均实现投资收益由0.18万亿元增至1.05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28%,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有效覆盖承保成本并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2022年极端市场环境下,保险资金实现财务收益率3.76%、综合收益率1.83%,依然保持相对平稳的收益水平。从资产质量看,行业大类资产配置中,投资固收类和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七成;在债券市场发挥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仅次于银行,其中国债和金融债配置比例超七成,企业债中AAA级占比超九成;股票配置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近三成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两成,行业资金配置结构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提高。

此外,在我国积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新经济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也在积极探索推动全球化资产配置。截至2022年末,具有境外投资资格的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规模超800亿美元,资产配置类型涵盖了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货币市场工具类、不动产、基础设施等多样化的投资品种。投资资金来源除QDII渠道外,还探索通过内保外贷、境外发债融资、沪港通、深港通、境外上市融资、ODI额度、外币保费等多种渠道筹集外汇资金。

(七)初心不泯:坚持赋能实体经济,经济发展聚能添力

保险资金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当前,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超过20万亿元。特别是在保险资管产品创设方面,截至2022年末,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2882只、规模近6.33万亿元,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国企混改、民生建设、防疫抗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其中,投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33万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300余亿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335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4540亿元,投资新基建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500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60亿元,实体项目投资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登记(注册)规模近1.1万亿元。

二、深刻认识保险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足”

当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在走好中国特色保险资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均衡性不足。从机构看,各保险资管公司之间综合实力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公司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大公司,行业中常见“大而全”,却缺“小而美”,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行业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从产品看,目前产品余额中,组合类产品与债权投资计划占比分别为68.4%和28.6%,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系私募基金合计占比约3%,各类产品发展出现严重失衡,除受困于资产荒等外部因素外,新项目挖掘能力不足等内在原因,更需要行业深入反思。

二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不足。随着外部金融市场风险频发、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冲击、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利率中枢长期下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保险业发展模式转型、优质资产配置长期存在缺口、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等综合因素复合叠加,不确定性加剧给行业平衡风险和收益带来更大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个别公司适配短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必要的战略定力,投资策略、运营策略、人才策略等频繁漂移,甚至忽视保险资金“长期”特性或牺牲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

三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不足。公司治理方面,个别机构激进经营,追求负债端和资金端畸形扩张,导致各类风险急剧累积;个别大股东通过复杂隐秘的股权关系控制公司,导致内控机制近乎失效;公司治理不规范,导致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违规事件时有发生。项目管理方面,行业重投前、轻投后的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投后管理恰恰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重要业务模块和手段,切实通过提升投后管理水平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投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是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性不足。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受托管理集团内的保险资金为主,仍存在较重的“买方心态”,对于自身作为资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身份意识不强、内驱动力不足,尚未完全建立起与保险资管运行规律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境内外资管同业学习借鉴。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鲜明特色体现不充分,实体企业对保险资金优势特性认识不深入,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需深入,项目挖掘和产品创设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同质化竞争带来过多内耗,未能为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坚韧性不足。尽管目前全行业普遍厚植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但近期欧美银行危机再一次为行业拉响了警报。实践中,必须看到保险资产负债错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例如,长钱短配现象仍较为普遍,目前寿险平均久期通常超过12年,资产久期6年左右,久期长期错配导致每年待配置的新增保险资金和到期再投资资金超过2万亿元,再投资风险不断加剧;低利率环境与负债端刚性成本矛盾突出,随着近年来资产端收益走低,行业潜在利差损风险加大,这些都对行业传统的经营策略、业务模式等提出了挑战。

六是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不足。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强路径依赖。从资产偏好看,保险资金长期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轻车熟路,对“专精特新”的投资能力建设重视不够。从主动管理看,虽然保险资金因自身风险偏好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但低利率环境下,仍需要主动提升权益投资能力,进而提高投资收益。从产品创新看,除纾困基金在特殊背景下昙花一现外,行业在2015年后再未出现新类型产品,而其他资管业推出的诸如REITs、并购基金以及养老和ESG等领域的创新产品成果可圈可点,产品化创新的意识与思维还要更深刻地融入保险资产管理发展运行血脉。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险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

一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总结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新环境、新形势和新变化的敏感性、前瞻性、适应性,用宏观视野和长远眼光谋划自身发展。二是要深刻领会国家的新战略、新政策、新制度,促进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资本市场、服务民生建设、服务保险主业,发挥好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三是要深刻领会机构改革优化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银保监会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时指出,优化和调整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责,对于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行业更要不忘初心、担当有为,立足保险本源,以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数字化和国际化为目标,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二)发挥特色优势,锻造核心专长

一是要立足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特性,突出投资领域广阔、多元,投资方式丰富、灵活,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和资本化优势,深入挖掘其作为金融市场稀缺性长期资金的内涵价值,在服务实体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二是要发挥精通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专长,促进战略配置与战术配置有效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多资产多品种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推动投资组合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三是要依托好保险主业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在医疗养老健康领域,加大挖掘持有长期优质战略资产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向“衣食住行新”国计民生重点领域有效延伸,以保险资金拉动保险服务渗透至更多场景。

(三)夯实能力基础,强化风险管控

一是要加强自身作为长期资金受托管理者的身份意识,通过专业化机构、专业化团队和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保险资管机构作为受托人的主动管理责任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专长。二是要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法治思维,不断完善各类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前瞻性趋势性分析研判,针对各主体、各环节、各领域、各要素的风险抓早抓小,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维护保险资产安全运行。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险资管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建设在立足保险业自身特色的同时,还要借鉴其他资管行业先进经验,立足于良性竞争机制,形成自主培养与业外吸纳并重、专业提升与文化建设并重、投资业绩与个人修养并重的人才理念,为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四)打造竞争优势,抓好市场机遇

一是要鼓励更加充分地发挥保险资管机构管理长期资金的经验专长,在服务好保险主业的前提下,探索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第三方业务模式,积极服务好各类长期资金,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发展第三方业务作为推动行业市场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二是要抓住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新机遇,发挥自身专业专长,受托管理好各类养老金,让百姓养老钱实现长期保值增值,通过养老产业投资,布局养老产业链,打通“保险+养老”的生态圈。三是要稳步探索全球化资产配置,深化对国际市场各要素的分析研判,利用好港股通、沪伦通、债券通等渠道途径,优化保险资金全球化布局,加强与国际领先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积累,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思维和全球竞争力的专业团队。

(五)优化发展布局,深化业务创新

一是在当前大资管环境下,保险资管要加速从以前单一“买方”的身份,向“买方+卖方”的双重身份转变,增强对既有业务运行基础性规律把握的同时,加大潜力服务业态的前沿探索和布局力度,丰富业务创新体系,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要着力提升产品创设水平,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化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创新,进一步丰富期限结构、扩大融资范围、增加服务对象、提高产品化程度,不断完善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强获取金融资源和市场客户的能力。三是要切实将ESG融入保险资产管理核心理念、贯穿投资决策管理全流程,根据保险机构自身发展现状,结合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科学、分阶段开展ESG投资,不断加快自身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升级革新。

(六)强化管理提升,健全长效机制

在专业化机制方面,要深化“管好委托人、用好受托人”的理念,严格保险资金运用行为的同时,鼓励保险资管公司根据禀赋专长在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境外投资等领域加强深耕,促进差异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在风控机制方面,要切实夯实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强化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覆盖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持续筑牢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的前中后台风险管理防线。在考核机制方面,要深化落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保险资金投资更加侧重长期投资业绩,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收益水平。在激励机制方面,要促进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在荣誉评定、员工持股、人才晋升等领域加大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中长期激励工具。

(七)聚焦“三个平衡”,优化经营理念

一是要追求公司责任、市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加强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业务模式、融资范围、服务链条、协同战略等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深度融入国家、社会、市场改革发展大局,在服务保险主业、支持实体经济、参与养老金融、稳定金融市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发挥保险资管独特作用。二是要追求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与稳健投资的平衡,夯实体现保险资金投资的鲜明文化理念和特点风格,切实在市场塑造出保险资金作为长资金、大资金、稳资金的行业合力、资金合力、价值合力和美誉合力。三是要追求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平衡,紧紧围绕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稳健为先”的原则,贯彻“管好风险等于增加利润”的理念,将传统投资与另类投资、私募投资与公募投资、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一级市场投资与二级市场投资相结合,实现分散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格局。

(八)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夯实“数据化”,聚焦产品、信披、统计等重要领域,加强保险资产管理数据标准化建设,努力参与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资管业统一标准,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沉默数据成为数据资产,发挥更大效能。二是加强“数字化”,加速推动资管科技在行业监管、自律、业务等领域的部署落地,搭建并完善行业性系统平台建设,有效覆盖产品登记、信息统计、资产交易等关键业务模块,精准贯穿保险资产管理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各环节,进一步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三是拓展“数智化”,依托行业在投研、风控、运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在资产挖掘、投资管理、风险防范、运营协作等业务链条中,不断探索新场景、打造新模式,推动人脑与机器在线下线上的融合赋能,深度提升保险资产管理的服务质效。